避难硐室主要有两种,一是预先设置的避难硐室;一是事故后临时构筑的避难硐室,这两种避难硐室的不同之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临时避难硐室:利用工作点的临时巷道,在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中临时修建的,临时避难硐室应机动灵活,修筑方便,正确地选择修建临时避难硐室的位置,做到能及时对受难人员的救护;在进临时避难硐室前,应在硐室外留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人员及时发现;避难时应保持安静,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和空气消耗,硐室内留下一盏照明灯外其余的应全部关闭,在硐室内可间断地敲打铁器、石壁等物来传达呼救信号.
2、预先设置硐室:又叫长久避难硐室,中间避难硐室可设在井底车场附近,与井下保 健站硐室结合在一起;采区避难硐室应设在采区平安出口的路线上,距人员工作点不得超过500米,应能容纳一个工作班的人员;有煤气与瓦 斯危险的矿井工作面附近也应设置避难硐室,各硐室中应配备一定的自救器材,避难硐室须结构严密,以免有害气体侵入而使避难人员受害,长久避难硐室有过滤和制氧装置,还有的能造成封闭式小循环以及必要的救护器材.
更多产品介绍 欢迎查阅: